荆桃论坛,是福州旅游职业中专学校思政教育品牌之一,致力于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大思政”教育体系构建。因学校地处闽侯荆溪镇,扎根此地培根育魂,故取其“荆溪福旅,桃李芬芳”之意。
近日,由福建省商务厅、厦门会展集团主办、福州旅游职专承办的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大思政”教育体系论坛暨第四届荆桃论坛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3号展厅隆重举行。

论坛以“智创未来 文脉铸魂:新时代非遗教育的守正与创新”为主题,邀请了来自大学、中职、小学、行业的领导专家做主旨发言,旨在通过构建从小学到大学的非遗教育层级谱系,强调“守正”以夯实非遗文化基因,强化青少年对中华传统的认同与自信。同时,注重“创新”,将现代教育理念如数字化技术融入非遗传承,推动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机制的转型。通过多方合作,促进非遗教育链与人才链、产业链的衔接,激发非遗活力,赋能时代新人,为非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论坛由福州旅游职专教务处副主任林帆主持。
主旨发言
福州旅游职专 江丽容
福州旅游职专江丽容副校长以《非遗融文旅 思政润匠心——福旅“大思政”教育成果》为题,系统梳理并分享旅专近年来大思政教育工作取得的系列成果。学校扎实秉承“基础在课程,关键在教师,重心在专业组上,成效在学生”的课程思政理念,打造了校园非遗艺术节、“未来工匠”读书行动之荆桃讲堂、馆校联动之行走中的阅读、“润、行、悟”研学行走课堂等多项思政教育品牌,全面践行““开门办思政,迈向新文旅”,共建大中小学一体化课程思政育人共同体,推动思政教育层级贯通,全过程浸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闽侯甘蔗中心小学 张学仁
闽侯甘蔗中心小学张学仁校长做《非遗润童心 职业启新程》主题发言。张学仁校长以甘蔗中心小学烹饪、陶艺、扎染、舞龙舞狮、风筝技艺等非遗课程实践案例为引,突出中小学联动、校企协同共建的非遗课程模式在小学阶段职业启蒙教育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他表示,期待有更多兼具非遗技艺与教育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加入,这样既能精准传授技能,又能契合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实现“非遗传承”与“职业启蒙”的同频共振。
福州旅游职专 林晓东
福州旅游职专招就处主任、省工艺美术大师林晓东老师的《守正润心 创新赋能——寿山石雕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主题,围绕学校在非遗传承与文旅产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展开分享。依托 “十四五” 期间国家、省、市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持,学校已成为非遗立法调研的重要教育阵地,见证并参与了软木画、脱胎漆器、寿山石雕三大传统技艺的分阶段立法保护进程。在传承实践中,学校注重非遗元素的生活化转化,推动脱胎漆器融入器皿、家具、茶具等生活场景,深挖寿山石雕的国石文化价值与历史底蕴;教学中创新融入思政元素,通过党徽、国旗等主题创作传承匠心,同时,积极探索AI与3D 技术的融合应用实践。目前,学校正推进工艺美术楼建设,未来将持续以教育为纽带,助力非遗技艺在保护中创新、在传承中发展。

闽江学院美术学院 吴思冬
闽江学院美术学院绘画系主任、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吴思冬教授发言主题是《非遗数字化与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他围绕漆艺教育展开分享,强调创意保护与技术传承的双重重要性。他指出,AI等现代科技并非手工创作的替代品,而是助力创意落地的优质辅助工具,教学中应珍视学生的创意亮点,即便基本功尚未扎实,也可通过数字技术手段,结合福州脱胎漆器的材料特性与地缘优势,让传统漆艺技法得以灵活运用。作为非遗传承人与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者,他还践行社会责任,带领团队开展校园公益活动,持续多年向小学生播撒漆艺种子,同时通过数字化记录与交流,吸纳国内外漆艺新成果,丰富教学内容,推动漆艺在当代的创新表达。
福建省工艺美术实验厂 邱丹桦
福建省工艺美术实验厂邱丹桦总经理的《构建面向未来的非遗教育:在守正与创新中创造现代艺术生活的价值》主题发言提出,非遗教育需以守正创新为核心,兼顾技能培养与创造力激发。他认为,“守正” 在于系统传承传统技艺精髓与深厚人文内涵,以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滋养学习者的美学素养;“创新” 则要求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语言相融合,通过场景再造、语言转译,让非遗技艺融入日常生活与现代空间。他倡导构建开放的教育生态,整合传承人、设计师、院校、科技工作者等多方资源,借助AI等先进工具实现跨界创新,同时形成从小学体验、中学专业到大学综合实践的完整教育谱系,让每位学习者都能成为生活艺术家,让非遗文化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价值与活力。
论坛总结

非遗无言,文脉有魂;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本次论坛,来自大中小学、企业专家们既有对当前协同衔接存在问题的剖析,也有对多方联动机制的创新构想,既有实践经验的分享,也有未来方向的展望,从“守正”与“创新”维度带来了新的思想启迪,非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教育、人才、产业的协同发力。我校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坚守文化初心、深耕教育实践、善用创新手段,推动非遗教育落地生根,促进非遗与人才、产业深度融合,让非遗在新一代手中焕发新活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