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结合纪念严复诞辰170周年,2024年1月2日,福建省龙岩华侨职业中专学校组织师生和家长共同观看“百年天演 鉴知未来——福建省大中小学同上一堂思政课”专题节目。
本次课程围绕严复生平、爱国精神、治学精神等内容进行讲授,兼顾思政教育高度与优秀文化温度。省内外专家结合相关实景、场馆,向家长以及师生们生动阐述了严复先生“严谨治学、首倡变革、追求真理、爱国兴邦”的人生故事和精神光彩,带领师生走近“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里程碑式的巨人”,教育引导学生们在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迹中,进一步厚植爱国热情,培科学精神、增加历史担当,做新时代中国的好少年。
观看现场
心得体会
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离不开一代又一代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本次课程在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师生们纷纷表示应以严复先生为榜样,积极学习和弘扬侯官文化中爱国、包容、奋斗等精神内涵,成为刻苦钻研、追求真理、爱国兴邦的新时代青年,书写崭新青春篇章!
思政组教师曾帆
本次课程结合郎官巷严复故居、阳岐严复故里、中国船政文化城、严复与北洋水师学堂纪念馆等相关实景、场馆,生动阐述严复先生“严谨治学、首倡变革、追求真理、爱国兴邦”的人生故事和精神光彩。我了解到严复是最早“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之一,如火炬一般照亮处于黑夜的神州大地,成为近代中国开启民智的一代宗师。转眼百年风华已过,我们纪念严复,不仅仅是为了颂扬其功绩,更是为了激励当代青年不啻微茫,修养自身品德,固实思政基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作为一名中职思政教师,我将以更高昂的热情学习专业知识,传承严复先生的治学理念,以扎实的专业本领,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思政组教师袁丽金
严复是使“科学”这两个字得到广泛传播的重要引进人。严复翻译《天演论》时,根据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需要,对原著的思想有取舍、有发挥。他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作一分为二的分析,他翻译的《天演论》对20世纪的近代中国的影响深远,“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向中华民族敲响了救亡图存的警钟,也点燃了中国变革自强的希望。我将继续严谨治学,追求真理,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思政组教师余小芸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结合开展纪念严复诞辰170周年活动,1月2日中午,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联合主办“百年天演 鉴知未来——福建省大中小学同上一堂思政课”,本人通过学习强国平台自主收看了课程首播。本人在观看过程中,被严复先生事迹所感染,深刻意识到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厚植爱国情怀、培育科学精神、增强历史担当,争做新时代好青年。百年天演,鉴知未来,新时代的大幕轻轻拉起,思想进步的浪潮仍在继续,作为新时代的接力者,我们应当不负时代嘱托,牢记时代使命。少年应有鸿鹄志,当骑骏马踏平川。生于华夏葳蕤蓬勃的时代,更应立足所学,以奋斗为桨、创新为帆,勇担历史使命,助力民族复兴!
现代交通系 21水利电力五年专学生林书钰
通过观看视频,让我深深感受到新中国的发展,尤其在新时代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中需要我们年轻一代学习严复先生的家国情怀、面对困难迎难而上、跟随时代奋发作为。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接受教育学习技能,在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同时,更应该把祖国的建设作为工作的根本。身为一名中职学子,祖国未来交通行业的发展必定需要我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怀揣着对祖国母亲的爱,我深知前路漫长,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努力。怀揣着爱国主义热情,坚定专业自信心,在学生时代好好学习、学真本事,相信定能为祖国的发展,强国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努力。
艺信系23数字媒体学生洪嘉欣
今天我们一同观看了《百年天演 鉴知未来——福建省大中小学同上一堂思政课》,在视频中我们发现现在大家对严复的了解,大多数停留在他作为一个启蒙思想家上,但对他在中国科学思想和技术进步等方面所起到的启蒙作用不常提起。严复最主要的事迹当属翻译《天演论》,他不仅仅是逐字逐句翻译,他还在书中写下了大量的旁注,描述和讨论了大量的科学思想,如“学问格致之事,最患者人习于耳目之肤近,而常忘事理之真实。如今物竞之烈,士非抱深思独见之明,则不能窥其万者一也”。除了旁注,在严复的《天演论》里还包含了大量的科学史知识。从古希腊的泰勒斯开始,一直到他所在的那个时代许多伟大科学家的故事,都值得我们饱读一番。中华人民要培育科学精神,一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观。二要学会科学思维,勇于开拓创新。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要夯实知识基础,重视科技梦与中国梦的紧密关系,在创新与进步中不断“托起”中国梦。我们要以实际行动,时刻牢记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理念,让科创热情蔚然成风。
财经商贸系22会计1班学生温欣悦
今天我们一同收看“百年天演 鉴知未来”的思政课,里面的伟人事迹,奋斗历史都让我们都感受至深。生而逢盛世,青年当有为。一个国家的进步,印刻着青年的足迹;一个国家的未来,寄望于青春的力量。从百年前的五四运动开始,青年的身影不断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为当时积贫积弱的祖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到了今天,山河犹在,国泰民安。身为“后浪”的我们更应有所作为,刻苦学习,增强技能。我们以理想为帆,不惧远航;以奋斗为桨,不畏风浪;以创新为刃,划破茧壳。今天的我们,当增强历史担当,树立远大理想,立志做有为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