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常州市技工院校智能制造中心教研组携手江苏省职业教育汪健机电技术应用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江苏省李添翼名师工作室、常州市汪健一体化教学名师工作室,在我校成功举办技工专业课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智聚工贸:以研为媒,赴深耕之约
领导致辞:领航定向 启育人新程

活动启幕,学校副校长朱小娟发表致辞。她对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系统介绍了学校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成果,并表示以生为本、动态生成是改革所需,让专业教学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与学生职业成长同频共振,是当前的重要课题,学校将持续深化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着力构建“四链”融合的生态育人体系;同时寄语全体参会者,要以专家讲座为引领、以教学观摩为纽带、以专题研讨为平台,汇聚智慧、互学互鉴,携手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
专家讲座:深耕细研 拓教学新维

江苏省职业教育李添翼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李添翼教授带来专题讲座,他紧扣 “技工专业课教学中的动态生成” 这一核心主题,结合智能制造产业需求与岗位能力要求,深度解析动态生成教学的政策背景、切实内涵、实践路径与难点突破技巧。他以真实教学案例为引,生动阐释如何有效利用动态资源,捕捉学生思维亮点、实现 “教”“学”实时互动,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提升,为参会教师提供前沿理念与落地方法。
智课展示:以课为媒,显创新活力
指尖生图,步步进阶

机房里键盘敲击声与鼠标点击声交织成灵动的教学旋律,“旋转命令不是简单复制,要精准锚定圆心才不会偏差!注意零件对称度,工业图纸容不得半分误差”。朱初老师的《计算机机械图形绘制》课,深耕旋转、阵列等软件操作,以层层递进的实操指导实现理实深度融合,助力学生夯实技能根基;
场景还原,实战砺能

汤丽君老师手持模具退料板实物,将钻孔位置、孔径要求等关键参数清晰标注在黑板上:“这就是大家今天的‘生产任务’,和工厂车间的真实订单一模一样。”这堂《简单零件数控铣床加工》课,以模具退料板钻孔加工为载体还原真实生产场景,锤炼学生岗位适配与实操应变能力。
智课共评:多维研讨,促质量提升
随后,常州市技工院校智能制造中心教研组组长汪健主持评课议课。参会教师紧扣课堂实操细节,深度剖析展示课亮点与可优化方向,各抒己见、凝聚共识,真正达成 “以评促教、以议提质”活动目标。

总结部署:凝聚合力,共绘协同新篇
常州市技工院校智能制造中心组负责人汪健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并部署后续工作,明确教学研讨深化、优质资源共享、师资联合培养、技能竞赛筹备等重点任务。他强调,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打破教学壁垒,强化校际协同创新,推动全市智能制造专业教学水平整体提升,为区域产业输送优质技术技能人才。
领导寄语:肯定成效,指引发展方向
市教研室徐亦青主任对活动成效高度认可,认为活动主题鲜明、安排务实,为智能制造专业教师搭建了优质交流平台。他强调,技工教育需聚焦课堂创新,深化产教融合,紧扣产业需求优化教学,培育适配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常州市人社局职建处徐亦青主任
以智破局,课堂焕彩;
以研促教,行稳致远。
本次活动以专家讲座为引领、教学观摩为纽带、以专题研讨为平台,汇聚行业智慧、碰撞教学灵感,既是专家领导们对教研组年度工作部署的扎实落地,也是兄弟院校间交流学习、共话发展的模式,更是我们携手推动技工教育内涵发展的生动实践。
自办学以来,常州市工贸高级技工学校始终坚守 “做事先做人、成才先成人、教书先育人”的办学理念,深耕智能制造、汽车类等重点专业群建设。未来,学校将携手全市教育同仁共探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为常州乃至长三角区域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培养更多“精工艺、善创新、有素养”的新时代工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