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新闻 >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新闻 > 

记攀枝花市建筑工程学校办学改革实践

来源:网络 2025-06-10 62

攀枝花市地处四川最南端,与云南接壤,这里日照充足,气候温暖,是全国唯一一座以花命名的城市。

60年前,这座城市因“三线建设”而发轫,数万名建设者云集此地,一座“百里钢城”拔地而起。

60年后,攀钢炉火依旧熊熊燃烧,历经三线精神的淬炼,如今的攀枝花第二、三产业并驾齐驱,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园林城市和康养胜地,城镇化率及公共服务水平长年位居全省前列。

2022年12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的意见》,明确攀枝花为四川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赋予其为西部地区、高山远山地区、民族地区实现共同富裕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样本的重大使命。

2年来,在攀枝花的烈日与群山之间,攀枝花市建筑工程学校(后文简称攀枝花建校)主动融入“共富试验”总体战略,以教育的温度与产业的速度,筑起一座通向共同富裕的职教桥梁。近日,记者带着问题来到攀枝花建校,尝试挖掘这场试验背后的职教故事——身处全国唯一地市级“共同富裕试验区”,攀枝花建校如何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又为实现“教育共富”贡献了怎样的力量?

校园一景。

破局以“小而精”锻造职教新生态

1978年,依靠铁道兵某部队留下的2幢“干打垒”库房,攀枝花建校锚定第二产业“白手起家”,以建筑、制造专业为核心办学方向,40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土木工程、机电汽修等专业人才队伍的生力军,如一株扎根三线热土的木棉,坚定且无声地昂扬起这里的职教风骨。

伴随社会发展,和大多数中职学校一样,攀枝花建校也经历了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式发展的历程。2022年,为最大限度整合市域优质职教资源,攀枝花建校党委书记何银强到任;2024年,他身兼攀枝花建校、攀枝花市经贸旅游学校2所公办中职学校党委书记——这一年他42岁,足够年轻,却兼具教育家的情怀和改革者的魄力,对于2所学校各自的发展,他有着清晰的蓝图和坚定的行动力。

学校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和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双重挑战,发展亟待转型的问题无比突出地摆在学校领导班子的眼前。自上任起,何银强的办公桌上就时刻摆放着一摞厚厚的政策文件,他尤其关注国家的政策导向与行业发展,常将国家需求和产业需求挂在嘴边:“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在服务‘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中找准定位,才能真正为学生谋出路、为共同富裕添动力。”

四川省何银强卓越校长工作室授牌仪式。

攀枝花市因矿而建、因工业而兴,第二产业一直是其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通过深入调研全市工业体系发展需求,学校确立以“小而精”服务“大产业”的转型思路。一方面,大刀阔斧地调整专业设置,淘汰一批与区域产业需求脱节、与学校定位不匹配的专业;另一方面,主动对接工业园区、高职院校,引入优质办学资源的同时,把课堂延伸到共同富裕的“主战场”。在“小而精”的转型框架下,学校构建起“4+1”发展模式——智能建造专业群服务城市更新、智能制造专业群支撑工业转型、低空经济专业群回应智慧城市建设、大数据专业群赋能产业数字化,同时,通过综合高中拓宽升学通道,为“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培养多层次人才。

一场以质量为核心的深刻变革在攀枝花建校的校园里缓缓拉开序幕,即将为攀枝花“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注入新的职教动能。

学生进行无人机实训。

转型:“4+1”构建变革蓝图

“4+1”的变革蓝图首先在专业建设中得到实践,继而深入到教学场景与教学方式的革新里。

智能建造专业群将真实的施工现场搬进校园,一幢“待完工”的大楼1:1还原了工地施工的每一个细节,涵盖质量、安全管理等关键环节。框架柱、悬挑梁、吊车梁……学生能在这里观摩施工现场的每一个构件和每一道工序,所有工序又都通过“行走课堂学习系统”传至云端。

在智能建造专业实训中心,由数字管理实训区、特种作业实训区、物料验收实训区、安全实训区以及AR智慧沙盘实训区5大功能区构成智能建造施工场景,通过“虚拟仿真+实体操作+数字管理”,实现虚拟工序与实体沙盘的交互教学。“在这样的实训场景里,学生身临其境地接触行业内先进的技术标准与真实的工作环境,既学会看图纸,又学会读数据。”专业群负责人介绍道。

学校智能建造专业实训中心

智能制造专业群将智能生产线复刻到实训中心。工业机器人焊接系统、工业机器人上下料系统等设备构建起完整的数字化教学与生产平台,学生能在这里体验从产品设计、生产到检验的智能化制造流程。记者到访时,同学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操作数控车床加工无人机飞行器零部件,在程序控制下,机械臂将零部件严丝合缝地组装成型。

“将生产线搬到校内实训中心,参与实训的学生不仅掌握操作技能,更熟悉本地重点产业需求。”攀枝花建校校长刘万康说,“近年来,学校通过生产实训培养大量人才,师生在各类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学校智能制造专业实训中心

在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的进程中,学校将低空经济专业群作为服务攀枝花新兴产业的突破口,依托攀枝花独特的地理气候优势,主动对接全市低空经济产业集群布局,率先构建起以“无人机操控与维护”“无人机应用(五年一贯制)”“建筑工程施工(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方向)”“计算机应用(低空物流方向)”“运动训练(低空运动方向)”5个专业为核心的低空经济专业群,建设了集教学、实训、科研、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无人机测绘实训中心,规划1000平方米专业无人机飞场,配备各类无人机设备20余台,打造了从模拟飞行到实景应用的完整教学链条。“当下,社会各行业对跨行业复合型技能人才需求大,我们提前布局低空经济专业群,就是为了给在校学子开辟出一条‘空中赛道’,将他们培养成能带动区域新产业发展的创新人才。未来,学校将实现‘人人能操作无人机’的目标。”何银强介绍道。

智能制造专业群的学生能制造无人机零部件,智能建造专业群的学生能运用无人机进行建筑测绘,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可参与攀枝花低空物流网络建设,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将来也能服务于无人机竞速等体育赛事和文旅产业……这是学校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同频共振,也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服务“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中培养兼具多元技术的能力,实现人生价值。

探路:综合高中试点双轨育人

2023年,以“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为契机,攀枝花创新实施“学段贯通、校际互通、职普融通、数智联通”的“四通改革”,全面推动“教育共富”。攀枝花建校立足市教育和体育局“一托四通”集成改革要求,积极探索“三阶递进、纵横互通、多元协同”的职普融通赋能人才培养工作思路,通过“校校联合、产教融合”,打破职教与普教之间的壁垒,促进学生多元成才,缓解教育焦虑,促进教育公平,为攀枝花共富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在这场改革中,何银强带领学校领导班子,以满足学生升学和就业需求为导向,立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纵向深入开展中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构建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横向打造“文化基础+职业素养+专业技能+艺体特色”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建立“政校行企”“四位一体”市域产教融合共同体,创新“四链融合、五金建设、五双协同”的“四五五”人才培养思路,打破传统教育边界,全面实现职普融通。

为确保职普融通质量,学校创新实施综合高中班与中职教育班课程相互开放、一体化评价,实现“学籍互转、学分互认”。与攀枝花市体育中学、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校开设职普融通艺体班,与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中学、攀枝花市第七中学校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和互补。2025年春季,攀枝花建校首次实现了普高与职高学籍双向互转的“破冰”目标,11名学生在体验了不同的人生赛道后,顺利匹配到一条更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成功打破了职校学生与普高学生的“身份壁垒”。同时,综合高中班开发低空经济等特色课程,引入无人机操控技术等专业选修课,中职班学生选修普通高中文化基础课程,实现“课程互选、资源共享”。

目前,这一模式正在全市推广,不仅有效缓解了教育焦虑,提高了职业教育的社会满意度和认可度,更成为推动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实践,彰显出职业教育在促进社会公平、服务区域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无人机测绘实训中心

无人机飞行实训场

反哺:凿开教育共富路

一个健康、均衡的机制搭建起来了,办学的成效正从多个维度显现。2023年,全校664名学生参加全省对口招生考试,70名学生被本科院校录取,参考学生被本专科全部录取;2024年,全校981名学生参加全省对口招生考试,本科上线109人;2024年,3名学生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争夺赛中获铜奖。

教师队伍建设同样硕果累累。近2年,学校49名教师荣获攀枝花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称号,百余人在省市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奖,2024年,唐玲玲英语教师团队在全国职业院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比赛中获特等奖。优质的师资力量通过“校企共培”“师徒结对”等机制,源源不断地为学校发展和“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社会服务方面,学校依托“攀枝花市乡村振兴高技能人才培育基地”面向社会提供专业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及继续教育、三类人员安全能力考核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服务,近2年共服务近3000人次,为本地企事业单位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同时,通过每年选派1名驻村干部,打开1个帮扶渠道,开展1期农民工技能培训,完成1项乡村文化任务打造,解决1批村民子女读书问题的“5个1工程”,有力推动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随着改革深化,攀枝花建校的办学格局接连实现“三级跳”:2022年被教育部确定为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首批试点院校;2023年招生1800余人,超额完成招生任务,人数创下历史新高;2024年“三名工程”“四星名校”建设中期评估获“优秀”等次,办学影响力不断提升。

今年3月,四川省何银强卓越校长工作室正式授牌成立,工作室以攀枝花建校为领衔学校,以“小而精”的办学定位和“4+1”专业群建设模式为蓝本,将辐射带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让优质的职教资源惠及更多民族地区学子。

在职业教育一线深耕18年后的今天,何银强对教育事业的追求依然有增无减,他主动拓宽视野,敏锐地捕捉行业动态,不断尝试以学校的创新实践来回答“职业教育如何服务共同富裕”的时代命题——不是盲目扩张规模,而是精准锚定地方需求,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学校4名教师组成的团队获得全国职业院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比赛特等奖。

汽车综合服务中心

从昔日钢城的“技工摇篮”化身为推动共富的“职教引擎”,攀枝花建校的蝶变,正映照着攀枝花这座城市的转型升级。在这里,改变的是产业形态,不变的是敢为人先、实干兴邦的拼搏信念,创新的是培养模式,传承的是艰苦创业、勇于创新的精神内核。“当职业教育真正尊重个体差异,顺应产业发展,每个学生都将成为社会进步的‘火种’,到那时,教育共同富裕便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理想。”站在学校新建的无人机飞场上,望着学生们操作无人机自由翱翔蓝天,何银强满怀信心。

点击展开
相关文章
  • 广东南粤技工学校2025学年“优秀班主任”风采榜
    广东南粤技工学校2025学年“优秀班主任”风采榜
    蔡清清,2022年8月入职后担任2022级护理2、3、4班班主任,现担任学生服务发展处学管干事一职。担任班主任期间,工作兢兢业业,对待本职工作认真负责。对待学生坚持以德育人,引导学生学会为人处事,鼓励学生勇敢为自己的青春去奋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工作态度坚定,性格积极向上、团结同事
    2025-07-3014
  • “八一”慰问送关怀,拥军优属暖人心
    “八一”慰问送关怀,拥军优属暖人心
    在2025年“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为深入宣扬爱国拥军正能量,传承红色基因,切实表达对退役军人、现役军人家属的关怀和崇高敬意,7月31日上午,学校党总支委员、工会主席、副校长余代雄牵头组建慰问小组,对学校教职工中的退役军人及现役军属开展了走访慰问活动。
    2025-07-3115
  • 协会联动拓资源,多元培育新飞手
    2025年7月30日上午,重庆工贸技师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江华,党委委员、副校长屈红霞,纪委书记杨小刚带领教务处、信息工程系负责人和专业教师等一行前往位于重庆市渝北区中兴科技园的重庆市无人机产业协会,针对我校开设的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与交流活动。
    2025-07-3016
  • 山东一创技工学校扎实开展有限空间安全管理系列工作
    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复杂、风险隐蔽,极易发生中毒、窒息等安全事故,是安全生产管理的 “重中之重”。为切实保障师生安全,近期我校围绕有限空间安全管理,系统开展了知识培训、安全排查与应急演练三项重点工作,全面提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保障能力。
    2025-07-3017
  • 建湖中专两项省级教改课题顺利结题
    日前,建湖中专迎来教学科研领域的重要成果——由赵国军和张海兵主持的两项省级教改课题顺利通过结题鉴定,圆满完成研究任务!
    2025-07-2919
热门资讯
学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