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资讯 > 
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资讯 > 

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怎么样?排名好不好

来源:互联网 2025-05-25 41

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怎么样好不好,全国排名多少?

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研究型)被校友会评为B++等级,全国排名第34位,实力仅次于山东大学;在山东省内排名第3位,排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之上。

一、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排名

以下为职校名录根据校友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整理的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具体排名情况,欢迎参考!

1、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排名一览表(全国)

在2024年校友会发布的中国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排名(研究型)中,共有161所大学上榜。其中,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位列全国第34名,仅排在山东大学和宁夏大学之后。

全国排名 专业名称 院校名称 档次(研究型) 省份
34 化学工程与工艺 沈阳工业大学 B++(4★) 辽宁
34 化学工程与工艺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B++(4★) 辽宁
34 化学工程与工艺 内蒙古工业大学 B++(4★) 内蒙古
34 化学工程与工艺 宁夏大学 B++(4★) 宁夏
34 化学工程与工艺 山东大学 B++(4★) 山东
34 化学工程与工艺 中国海洋大学 B++(4★) 山东
34 化学工程与工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B++(4★) 山东
34 化学工程与工艺 烟台大学 B++(4★) 山东
34 化学工程与工艺 山东理工大学 B++(4★) 山东
34 化学工程与工艺 中北大学 B++(4★) 山西
34 化学工程与工艺 西北大学 B++(4★) 陕西

2、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排名一览表(本省)

在山东省,共有15所高校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跻身校友会专业排名(研究型)榜单,中国海洋大学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位列山东省内第3名,超越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省内排名 专业名称 院校名称 档次(研究型) 城市 全国排名
1 化学工程与工艺 青岛科技大学 A(5★) 青岛市 14
2 化学工程与工艺 山东大学 B++(4★) 济南市 34
3 化学工程与工艺 中国海洋大学 B++(4★) 青岛市 34
4 化学工程与工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B++(4★) 青岛市 34
5 化学工程与工艺 齐鲁工业大学 B++(4★) 济南市 84
6 化学工程与工艺 山东科技大学 B++(4★) 青岛市 84
7 化学工程与工艺 济南大学 B++(4★) 济南市 84
8 化学工程与工艺 烟台大学 B++(4★) 烟台市 34
9 化学工程与工艺 山东理工大学 B++(4★) 淄博市 34
10 化学工程与工艺 山东师范大学 B+(3★) 济南市 142
11 化学工程与工艺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B+(3★) 济南市 120
12 化学工程与工艺 青岛大学 B+(3★) 青岛市 142
13 化学工程与工艺 青岛农业大学 B+(3★) 青岛市 142
14 化学工程与工艺 曲阜师范大学 B+(3★) 济宁市 142
15 化学工程与工艺 聊城大学 B+(3★) 聊城市 142

二、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在本校怎么样

在最新的校友会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中,中国海洋大学共有55个专业上榜。其中,中国海洋大学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获得了B++级评价,档次为中国高水平专业,与此实力水平和就业率相近的专业有环境工程、行政管理、金融学、自动化等,详见如下。

专业名称 院校名称 档次(研究型)
旅游管理 中国海洋大学 A(4★)
信息与计算科学 中国海洋大学 A(4★)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中国海洋大学 B++(4★)
环境工程 中国海洋大学 B++(4★)
行政管理 中国海洋大学 B++(4★)
化学工程与工艺 中国海洋大学 B++(4★)
金融学 中国海洋大学 B++(4★)
自动化 中国海洋大学 B++(4★)
会计学 中国海洋大学 B++(4★)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中国海洋大学 B++(4★)
法学 中国海洋大学 B++(4★)

三、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简介

中国海洋大学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类别为化工与制药类,隶属于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24年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在全国共招生58人,学费为6600元/年。

本专业依托我校「海洋学科特色显著、学科门类齐全」和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专业与学科建设总目标,在信息化和大数据背景下,面向国家化学工业重大发展战略需求与未来挑战,建设国家一流化学工程专业,培养和造就具有海洋化工特色的化学工程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 2002年本专业获批本科招生与工学学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招收了第一届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生。2003年获得化学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高从暝菏考尤牖学化工学院,2005年获得化学工艺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得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授予权。2013年获得海洋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点,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2016年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21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本专业设立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13届毕业生共计500余人。陆续涌现出一批在国内外高校、化工和海洋领域年轻的「卓越和拔尖」人才,其中,2009级本科毕业生孟祥超在加拿大留学期间曾受到李克强总理和王毅部长接见,现已引进我院为直聘教授,博导,并荣获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称号。本专业先后投资300余万元建设了部分带有智能控制、操作参数数据分析和DCS系统的化工原理、化工专业和化工计算机仿真实验室。先后与齐鲁石化、山东电建第三工程公司等10多家化工与能源企业建立了本科教学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 本专业现有教职工28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1人、「青年泰山学者」2人,「青年英才」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国家、省、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3人,正、副教授25名,博士生导师8名。本专业已建成了一支对学生有影响力的专业教学队伍和立足海洋化工领域的科学技术研发团队。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本专业在海洋化学工程领域的国内地位显著提升。特色优势日益显现: 1.师生比高,青年教师占比高,教学与科研高度融合。大量年轻老师的研究领域与本专业特色契合,使得本专业成为我国海水膜分离淡化、光电催化海水脱硫、海水电化学防腐与综合利用、海水光电催化制氢、长寿命高能量密度海水电池、化工系统工程等领域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专业之一; 2.科教融通的一流创新创业训练平台。依托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材料与防护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海水综合利用技术工程中心、海洋精细化工青岛市重点实验室、化学实验教学山东省示范中心等教学、实验和实践平台与科研创新平台,构建了一流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平台。并按照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建立了完善的质量评估体系,人才培养质量达到国际实质等效; 3.建立了全新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打造了产、学、研、政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特色,推动专业新工科建设。与国内多家有影响力的石化、海化和能源类企业联合制定培养标准与课程体系、共建工程实践、实习与实训教育基地,企业导师进课堂,大学生进企业,校企协同培养高素质化工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结合国家和山东省海洋蓝色经济战略需求和学校发展定位,凭借学校强大的海洋师资队伍和优越的海洋学科办学条件,发挥在海洋科学技术与工程实践等方面的优势,根据化学工业及相关行业发展对化工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以及化学工程学科的特点,培养具有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和合作竞争意识、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高等化学工程科学和技术人才。

点击展开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
学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