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钥匙服务品牌实施背景
为进一步深化我校产教融合,促进、发挥企业参与我校办学的主体作用,2019年10月,福州旅游职业中专学校同中国金钥匙组织、国际金钥匙学院合作,成立国际金钥匙学院福州分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思政工作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职教特色,积极推进育人实践改革,通过“五个融通”推动“三全育人”工作提质创新,推进我校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搭建创新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新平台。
实际成果、成效及推广情况
思政教育与课程师资融通,夯实思想根基
学校充分发挥学校党建引领优势,从选、育、留、用等方面多点施力打造金钥匙校园讲师团队,校党总支副书记杨松担任福州分院荣誉董事,教学分管副校长江丽容担任分院院长,校德育处主任吴睆捷担任分院副院长,并配备专职思政课教师,班主任,有机衔接校内与校外客座讲师师资建设机制,不断提升讲师团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素质。明确教师育人职责,通过课程研讨、集体备课交流,不断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内涵式、立体化提升分院办学治校的管理和服务能力,创建管理育人示范岗、服务育人示范岗,从而发挥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助力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提质增效。
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融通,拓展育人主体
学校利用产业优势,以校企党建合作为引领,以产教融合为依托,持续拓展育人主体。阵地联建、资源联享、人才联培、服务联创、发展联动的双主体育人模式,共同开展党建和思政教育,增强立德树人的实效性,为金钥匙学院打造企业体验日活动,深度对接职业岗位场景,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功能性和价值性,持续激发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使命感。
企业体验日
管理服务与学习生活融通,促进共同进步
将“学会关心,用心极致,成就自我”的服务理念内化到日常学习生活各方面。每届金钥匙班按照企业模式分为人力资源部、新媒体宣传部、运营部等,每个人分属不同部门,各部门设立部长;同时设立金钥匙咖啡师、金钥匙调酒师等不同技能大师荣誉称号以及学业导师、文化育人导师、专业技能导师、生活导师和朋辈导师等构成的“三全育人”格局,开展“网格化管理”,结合岗位、群体特点,发挥朋辈全员育人效能,形成“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全员育人氛围。
理论教学与实践育人融通,推动全程贯穿
学校秉持在项目中提升素养、实践中助力成长的实践育人理念,依托金钥匙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学习通识课程,实现课程育人向实践育人的全程贯穿。自首届金钥匙班落地至今,我校秉承国际金钥匙学院的章程,共开展校内外志愿服务接待活动75次,涵盖了素质拓展、人文教育、生涯教育、德育、美育、劳育、就业教育的全方位育人体系,并通过引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劳育项目、技能大赛实现理论的实践转化。
文化育人与技术教育融通,实现德技并修
学校从职业教育类型特点出发,尊重文化素质教育规律,着力推进学生职业技能和文化素质双提升,着力构建文化技术融合、修德修技并重的育人模式。打造匠心筑梦·“福文化”、“劳模进校园”、“大师进校园”等福州分院特色课程,组织劳模、优秀毕业生、优秀企业家进校园特色课程,金钥匙校园讲师成立杨松名师工作室、黄灵亮名师工作室等工匠大师工作室和劳模工作室,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有机融入专业技能课程,培养学生热爱劳动、技高为荣、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让学生在传承技能的同时,激发学生知行合一、德技双修。
金钥匙服务品牌建设成效
近三年获得中国金钥匙中国服务示范学校,金钥匙班学员荣获全国中职生国家奖学金4人,省市级创新创业大赛金奖4个,金钥匙多名学员连续多年荣获全国中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酒店服务赛项国赛二、三等奖、省赛金奖,获福州市“榕匠青苗成长”奖。依托金钥匙班学员开展的“爱心之旅”职业启蒙志愿服务项目荣获“福州市暖心100强志愿服务项目”,完成了文化和旅游部的职业启蒙视角下非遗文化与研学活动开发融合实践研究的项目实践活动。
- 尾声 -
教育的目标就是不断提高国民素质,培养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教育创新不能只从一个方面入手,而是要从多方面入手。社会,学校,家长,老师和学生,每个环节都需要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只有抓好创新教育,才能使国家和民族不断向前进步,也让人们对教育有更多的信心和认同感。